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的實踐
(一)教學工作診改有利于提升中等職業學校教學工作的地位,促進學校領導班子共同關注、支持、強化教學工作。
從理論上講,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,學校一切工作都必須圍繞教學而展開。但由于多種因素的影響,不少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工作成為分管教學工作副校長的個人工作,成為學校少數人的事件,成為學校校長都可以不關注的工作。這種情況的出現,原因是多方面的。一是因為不少中等職業學校辦學條件差,教學必不可少的實訓條件十分薄弱,學校處于為生存而苦苦掙扎之中,校長的主要精力不得不放在經費的爭取上,放在項目的游說上,實在難以顧及教學工作,導致教學工作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。二是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,加之職業學校辦學條件的制約、師資水平與人才培養要求的不匹配,導致學校招生困難,而招生決定著學校的生死存亡,因此學校領導不得不將主要資源、主要精力放在招生上,弱化了教學工作。三是教學工作是常規的基礎性工作,其質量高低相對來說是隱性的,對短時間內提高學校知名度、影響力作用不大,為改變學校處境、擴大生源、爭取經費,學校領導不得不將主要精力放在面子工程上,帶來教學工作事實上的被忽視。開展常態化周期性的教學診斷,激勵學校關注教學工作,必將穩定教學工作在學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。

(二)教學工作診改有助于建構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內生機制,增強學校發展軟實力。
一般來說,職業學校教學質量的高低大都通過學生的就業率、就業質量顯示。雖然技能大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學校的教學質量,但因其有多方面的局限性,并不能充分證明學校教學質量,就業在事實上成為學校教學質量高低的主要顯示器。由于中國產業結構長期在低端運作,對員工的素質、技術要求并沒有很高,加之就業門檻較低,對新進員工的受教育年限并沒有強制要求,人才質量高低并沒有成為就業的決定性因素,由此帶來教學質量被淡化甚至被忽視問題。在這種情況下,促進教學質量提升的內生機制無從談起。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,培養高素質、技術技能型勞動者的要求越來越高,學校必須改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,建構辦學質量自我提升的內生機制。教學診改作為一項制度性工作,必然能促進學校主動建構診改的工作流程,形成學校發展的內生機制。

(三)教學工作診改有益于提高師資隊伍、教學管理隊伍建設水平,奠定中等職業教育高水平發展的基礎。
合格師資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保證。教學管理人員是教學資源的組織者,也是教學質量提升的保障者。由于長期以來教學工作事實上的被忽視,導致不少地區、不少學校并沒有重視師資隊伍建設;教學管理人員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,工作處于應付狀態。不少地區將中等職業學校視為政府機關,遵循所謂不擴大編制原則,嚴加限制中等職業學校人事工作,導致師資短缺,編制不足,生師比居高不下。不僅如此,不少地區人事部門按普教的要求配置職教師資,過分強調學歷,而對有無技能或技能高低不加考慮,導致技能教學與現有師資不匹配,這也成為制約中等職業學校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。開展教學工作診改,特別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抽樣復核,必將進一步突破師資隊伍建設上的種種障礙,促進師資隊伍、教學管理隊伍的建設力度。
